原创曲剧《鲁镇》通过对经典的重新发现和书写,复活了鲁迅作品的永恒主题,深刻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表达,打通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对话通道。

8月17日-18日曲剧《鲁镇》将在河南省人民会堂再度演,开展为期两场的惠民演出活动。继续广泛听取意见,进一步加工提高备战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。
曲剧《鲁镇》为纪念伟大的文学家、思想家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而专门创作,作者把鲁迅的《狂人日记》《祝福》《祥林嫂》《阿Q正传》《孔乙己》等多篇小说完美地嫁接到一起,全剧以祥林嫂两次不幸婚姻为主线,批判了封建社会“政权、族权、神权、夫权”对普通妇女的压迫与摧残。作者在尊重原著基本情节的基础上,将鲁迅笔下众多的典型人物集中在鲁镇上,刻画了一个病态社会里的众生相,从而强化了祥林嫂不幸命运的社会根源,深刻揭示了“病态环境里,人人都是受害者”的主题。特别是借狂人之口论人鬼之别,极具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,既是对人鬼颠倒的封建社会的唾弃与否定,又是对理想时代的呼唤与憧憬,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崇高的文化品格,极大地延伸了鲁迅作品的精神内核力量,实现了鲁迅原著改编的又一次突破。
该剧由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和河南五建集团公司联合打造,由河南省文联副主席、著名剧作家陈涌泉编剧,“新世纪杰出导演”张曼君执导,著名作曲家梁献君、方可杰、李宏权分别担任唱腔设计、作曲、配器,曲剧新秀李晶花领衔主演;梅花奖获得者杨帅学,曲剧十大名旦获得者刘艳丽,国家一级演员李亚军、张转社等曲剧名家甘当绿叶,扶持曲剧新秀;后起之秀常向克等都在剧中担任重要角色。

自2021年12月28日、29日首演以来,曲剧《鲁镇》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、空灵的舞台呈现、精彩的艺术表演,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。

2021年12月30日,专家研讨会上,来自省外的知名专家专家围绕经典改编、剧种建设、人才培养及院企合作等议题对《鲁镇》进行了深入研讨,给予高度评价,称该剧是“教科书般的精准改编”“一部戏曲在当下的突围之作”“一部让2021年中国戏剧不寻常的作品”“一部值得被中国文学史、戏剧史记住的好戏”“曲剧发展史上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”“一部能够代表河南近年来戏曲创作水平的精品之作”。

该剧上演后,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好评。尤其在短视频平台更是火爆,一则换妆短视频网络点击量过亿,剧中“目送少爷乘船走”、“大雪飞北风号”等主要唱段被戏迷在线上线下广为传唱,模仿达人覆盖多个年龄层,在戏迷群体中引起了 “鲁镇现象”。
《中国艺术报》《中国戏剧》《中国演员》等国家级报刊对《鲁镇》进行了深度报道,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、河南戏剧家协会、河南卫视《梨园春》、大象新闻app、百姓文化云、黄河音像出版社等多家平台也对《鲁镇》的台前幕后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。

“喜迎二十大,戏曲进万家”,为了满足广大观众走进剧场欣赏原创曲剧《鲁镇》的心愿,该剧将于8月17日至19日在河南人民会堂进行惠民演出,并以此次演出为契机,继续听取来自各方的意见,对剧目进行进一步加工提高,为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剧本评选备战。目前,该剧剧组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封闭排练中。
据悉,《鲁镇》还将走进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国家大剧院演出,同时还在积极准备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和上海“白玉兰”奖评选。主创团队表示,将会对《鲁镇》进行不断打磨,让其站得更高、走得更远,向时代、向民族、向未来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。
(审核:蒋愈红)